對來到台灣留學的外籍學生而言,「家」可能是複數的單位。一個是原生家庭,另一個是因機緣而成的家;一個是遠在千里之遙的舊家,另一個是在台灣接待家庭的新家。因著接待家庭的熱情與用心,讓這些異國遊子品嚐了台灣味的料理,體驗了台式的文化,遊歷了溫暖的風景。...
「……真善是信安拉,信末日,信天使,信天經,信先知,並將所愛的財物贈予及施濟親戚、孤兒、貧民、斷盤纏之遊子、乞丐和贖身之奴隸,並謹守拜功,完納天課,履行約言,忍受窮困、患難、病痛和戰爭。……」 ~《古蘭經》第二章177節...
人生的旅途就像一處處的驛站,有人遠嫁他鄉,他鄉變故鄉;有人異國打工,鄉愁只能留寄夢中。然而,命運常是無情的考驗,當來到台灣的新住民與移工不幸遇到傷害與打擊時,新住民志願提供的中途之家,即成為客途中的安慰,就像陳氏花在桃園提供住處,讓逃逸移工在返國前得以暫時棲身;阮金紅在嘉義民雄成立的越在嘉文化棧,讓家暴婦女在復原的等待中,有安心安居之所。...